如何区分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5-07-01 3700 次阅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在具体案件中应如何判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则具有归还的意思,即使后续不能及时归还,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暂停施工期间,发包人与承包人应承担什么责任?2023-05-24 4011 次阅读
- 企业在试用期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具备哪些法律要件?2023-01-05 3692 次阅读
- *如果受害人在确定伤残等级后起诉前因其他原因去世,赔偿金怎么算?2023-06-03 3947 次阅读
- 要满足那些条件,才可以离婚?2023-05-06 2587 次阅读
- 我卡里的资金是我的合法收入,为什么要冻我的卡?2024-08-13 2181 次阅读
- 《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的规范性质2023-06-16 170 次阅读
- 离婚前老公的借钱,我不知情也需要一起还吗?2023-07-27 4950 次阅读
- 执行程序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的金融不良债权的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债权受让人向法院申请变更为申请执行人,法院应如何审查?2023-05-16 3279 次阅读
- 债权转让,诉讼时效可以连续计算吗?2023-07-23 4149 次阅读
- 在道路以外发生交通事故的,是否可以适用司法解释?2023-04-25 4031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