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6-29 221 次阅读
原告黄某发现被告运营的读书软件(简称移动APP)通过不授权无法登录使用的方式,将其运营的关联社交软件中好友关系数据交予移动APP,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等诉讼请求。
被告移动APP获取社交软件信息的行为,在读书软件许可服务协议中未以合理的“透明度”告知原告并获得同意,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本案在准确理解法律相关规定精神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公司关联产品之间的数据使用、个人信息及隐私的区别作出了有益探索,并以《民法典》加以确认并保护。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满足让用户知情、获得用户同意的条件。用户使用移动APP前要留意相关软件服务协议及隐私政策,尤其是要仔细阅读收集信息类型、信息存储与安全等条款,预防移动APP使用信息的方式和结果造成自身合法权益的损害。
当用户因使用网络造成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网络举报、提起行政诉讼、提起民事诉讼、向公安机关报案等救济途径进行维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经典案例
- 二手车交易存在风险,消费者可要求惩罚性赔偿2023-05-18 331 次阅读
- 居民房屋采光权被侵害,“扩张建筑”需赔偿2023-03-14 4285 次阅读
- 赠与房屋后未办理过户手续被撤销收回2023-08-25 3911 次阅读
- 于某抄袭构成侵权判赔500万元2024-01-18 4458 次阅读
- 某短视频平台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2023-05-22 281 次阅读
- 订婚后又取消婚约,50余万元“彩礼”还能要回来吗?2024-08-05 4581 次阅读
- 劳动者被迫在离职文件上签字确认“加班费已结清”,不予认可!2023-09-19 3373 次阅读
- 员工离职后,年终奖也应当发放2024-01-18 3239 次阅读
- 消费者免费体验医疗器械致死,经营者赔偿31万余元2023-03-15 3289 次阅读
- 协助转移"黑钱"获利犯"帮信罪"获刑2023-08-29 2409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