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交叉案件应当适用何种处理程序?
对此,尚无法律明确规定。我国司法实践的习惯性做法是“先刑后民”。结合理论与实务界的观点,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程序,应以“刑民并行”为基本原则,以“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为例外。
“刑民并行”,即当案件出现刑民交叉时,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审判程序同时进行,二者相互独立,分别进行,无先后顺序或优先性。“刑民并行”的适用前提是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结果上也不会出现矛盾。换言之,如果一个行为同时引起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则刑事责任的承担并不影响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反之亦然。比如,刑民交叉案件最多、最常见的是犯罪与侵权的交叉以及犯罪与合同的交叉。就犯罪与侵权的交叉而言,首先,犯罪属于性质最为严重的侵权,受害人自可向犯罪人(侵权人)提起侵权之诉。在受害人自身所能提出的证据已经足够证明其主张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一律采取“先刑后民”。其次,在侵权法的体系下,很多时候犯罪人往往并非是唯一的责任主体,还可能存在其他替代责任人,而对除犯罪人之外的其他责任主体提起民事诉讼,其他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基础往往并非是犯罪行为而是其他法律事实(如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等),因此,这类案件更应采取“刑民并行”。就犯罪与合同的交叉而言,诈骗类犯罪与合同交叉时,按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如果受害人可以举证证明对方欺诈的事实,则其撤销合同、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自然应当获得支持。
“先刑后民”,即在案件出现刑民交叉的情况时,先审理刑事案件,等刑事案件处理完毕后,再根据刑事案件处理的情况,对民事案件作出适当处理,或者在刑事程序中根据刑事案件审理情况附带审理民事案件。
“先民后刑”,即在刑民交叉的情况下,先审理民事案件,民事审判优先于刑事审判。在此类刑民交叉案件中,首先要通过民事程序对相关权属或侵权行为成立与否进行确认,然后从刑法上对侵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衡量和认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物质损害的范围如何界定?2023-06-25 202 次阅读
- 辞职交接期间发现怀孕,怎么办?2023-11-16 3845 次阅读
- 未经许可,能否直接转载其他媒体播送的新闻报道?2023-06-13 3344 次阅读
- 涉及提成发放案件的审查要点?2023-07-27 4233 次阅读
- 认罪认罚后反悔会有什么后果?2023-04-06 2317 次阅读
- 企业能用员工的年假来抵扣员工因新冠病毒被隔离的时间吗?2023-01-06 3270 次阅读
- *交通事故保险的限额能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2023-07-27 2435 次阅读
- 租房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内容?2023-03-08 3391 次阅读
- 承包人能否就逾期支付建设工程价款的利息主张优先受偿?2023-05-26 3694 次阅读
- 在填补合同漏洞时,交易习惯与《民法典》的任意性规定相冲突的,应当以交易习惯为准2023-06-23 122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