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履行一方提供相应担保的合理期限应该如何认定?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6-03 4703 次阅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合同后,后履行一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这里的“合理期限”长短的认定,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综合考虑担保数额、阻碍履行能力恢复的具体因素以及合同对于双方债务履行时间紧迫性的要求来确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试用期需要确认事项有哪些?2023-07-23 4410 次阅读
- 还款抵充顺序?2023-05-06 4785 次阅读
- * “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在交通事故赔偿中适用吗?2023-07-27 3136 次阅读
- 公司未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而虚构公司决议的,应当认定决议不成立2023-06-12 124 次阅读
- 哪些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简易处理?2024-02-03 4879 次阅读
- 支持股东行使知情权的判决主文如何确定查阅或者复制范围?2023-06-16 103 次阅读
- 用人单位在其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直接规定竞业限制义务,是否有效?2023-05-06 2348 次阅读
- 违约方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2023-07-14 5010 次阅读
- 违法发包、转包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时效何时起算?2023-05-24 3713 次阅读
- 合同变更是指什么?2023-06-23 154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