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履行一方提供相应担保的合理期限应该如何认定?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6-03 4748 次阅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合同后,后履行一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这里的“合理期限”长短的认定,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综合考虑担保数额、阻碍履行能力恢复的具体因素以及合同对于双方债务履行时间紧迫性的要求来确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业主委员会有哪些主要职责?2023-04-11 2980 次阅读
- 用人单位可否以实物等其它形式支付工资?2023-04-17 3484 次阅读
-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可以向受让人抗辩吗?2023-07-23 2784 次阅读
- 什么是合同履行抗辩权?2023-06-03 3660 次阅读
- 买卖合同约定由包销人收取购房款时包销人的诉讼地位?2023-06-30 251 次阅读
- 我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可以安排亲友与公司合作吗?2024-11-28 4134 次阅读
- 有限公司未进行清算即办理注销手续,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023-06-01 3431 次阅读
-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有哪些情形?2023-07-27 4804 次阅读
- 什么是行政处罚?2023-07-14 5543 次阅读
- 因私推迟下班遭遇车祸,是否属于工伤?2023-06-13 3331 次阅读
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