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与民事合同区别的是,行政协议的行政性优先于协议性、合法性优先于合约性,行政协议应当优先适用合法性原则。当行政协议的合约性与合法性相冲突,即约定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时,人民法院对该内容的效力应当不予认可。若行政协议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已作出具体明确要求,协议当事人均应遵守而没有协商空间,协议当事人请求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变更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支持。
与民事合同不同,行政协议的订立程序可能因法律规定作出明确要求而存在多个环节,行政机关在订立此类行政协议前通常需要作出相应的行政行为。正确处理前置行政行为与行政协议订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置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直接影响行政协议能否订立的,对协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救济具有直接影响。
行政机关在不具备法定解除条件下,享有可以依法单方解除或变更协议的权力,即通常称之为行政优益权,属于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形式上的重大区别之一。但实质上,二者所遵循的法律精神并无不同。民事合同因不具有行政性特征,通常不会出现订立时合法有效、继续履行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即使因重大情势变更而出现此类情形,民事合同的当事人也应主动停止履行。否则,国家的相关代表主体应当依法阻止合同按照原先约定继续履行。
相比而言,基于情势变更而导致合同或协议变更或者解除之后的法律后果,属于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之间的实质区别。民事合同通常不存在一方当事人补偿另一方当事人,但行政协议则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对协议相对人予以补偿,可以更好地保障协议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规定亦对此予以明确。
与民事合同当事人不同,协议相对人在符合法定解除情形下,通常也不能直接通过单方通知行政机关方式解除行政协议,而需要进一步寻求法定救济路径,《行政协议司法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对此予以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诉请解除行政协议案件时,应当重点审查行政协议是否符合法定的解除条件,以及行政协议解除后是否对其他合法权益尤其是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对法定解除条件的认定,可以参照适用有关民事合同法律规范。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应当参照适用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中“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不能简单将行政机关的利益与之等同。行政协议的解除将依法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解除的时间对行政协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直接影响。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当事人一方以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品受损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获支持?2023-03-17 2492 次阅读
- 小区物业服务一般包含哪些内容?2023-04-11 3521 次阅读
- *同一部位多次受伤已获得赔偿,可再要求赔偿吗?2023-06-03 2759 次阅读
- 离婚案件当事人在举证期限过后或开庭时才提出分割财产,是一并处理还是另案处理?2023-07-27 5071 次阅读
- 申请执行人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时,应当提交哪些材料?2025-07-07 3167 次阅读
- *当事人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后,又以原《婚姻法》第46条提起离婚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2023-07-27 5029 次阅读
- “隐婚族”入职是否构成欺诈?用人单位能否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2023-06-13 2463 次阅读
- 按揭贷款银行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诉讼地位?2023-06-30 147 次阅读
- 当事人协商不一致,能解除合同吗?有什么法定的解除合同情形吗?2023-01-06 3762 次阅读
- 私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的权利是否一样?2023-03-20 3597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