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5-07-01 3804 次阅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在具体案件中应如何判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则具有归还的意思,即使后续不能及时归还,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交付使用”的性质?2023-06-25 356 次阅读
- 不满两周岁子女能否由父亲直接抚养?2024-03-07 3921 次阅读
- 隐名股东能对公司外的第三人主张权利吗?2023-06-08 4190 次阅读
- 夫妻扶养费纠纷的法律规定?2023-04-14 2339 次阅读
- 合同无效,合同约定发包人有权增加或者减少工程项目的,该约定是否可以参照执行?2023-05-09 4381 次阅读
- 注册资本过高是否存在法律风险?2023-05-26 4414 次阅读
- *我老公否认孩子是他的亲生的,还不同意做亲子鉴定,能强制我老公做亲子鉴定吗?2023-07-27 4827 次阅读
- 买受人未偿还按揭贷款但已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如何处理?2023-06-30 238 次阅读
- 公司决议解散,股东认缴没有实缴的出资,还用向公司缴纳吗?2023-06-02 4276 次阅读
- 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关系?2023-06-30 324 次阅读
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