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5-07-01 3776 次阅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在具体案件中应如何判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则具有归还的意思,即使后续不能及时归还,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停工停产如何支付工资?2023-03-30 4481 次阅读
- *分割财产时涉及合伙企业出资怎么处理?(题目口语化一点)2023-03-28 4088 次阅读
- 借条能证明借钱了嘛?2023-05-19 4121 次阅读
- 股东已经转让了自己的股权,但还未进行变更,此时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还是公司的股东吗?2023-06-08 4230 次阅读
- 担心工程质量出问题,能否将退还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期限约定为五年?2023-05-24 4110 次阅读
- *侵害导致身份不明受害者死亡,行政部门能提起民事诉讼吗?2023-07-27 4056 次阅读
-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什么?2023-06-14 3360 次阅读
- 与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内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均可提起决议无效或不成立确认之诉2023-06-12 164 次阅读
- 我卡里的资金是我的合法收入,为什么要冻我的卡?2024-08-13 2264 次阅读
- 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经过哪些程序?2023-03-23 3442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