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5-07-01 3705 次阅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在具体案件中应如何判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则具有归还的意思,即使后续不能及时归还,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非法财产有哪些?2023-04-03 4223 次阅读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2023-03-27 3476 次阅读
- 什么是假农药、劣质农药?2023-08-04 4993 次阅读
- 合同中可以对什么事项作出免责规定?2023-01-06 4251 次阅读
- 机动车存在缺陷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2023-04-25 4691 次阅读
- 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是否适用“一裁终局”的范围?2023-05-06 3871 次阅读
- 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由谁承担责任?2024-01-18 4229 次阅读
- 劳动者两次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违约金如何计算?2023-05-06 2885 次阅读
- 什么是正当防卫?2023-03-20 3170 次阅读
- 偿还的证明责任?2023-05-06 4410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