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消费欺诈获判承担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6-29 175 次阅读
原告罗某某委托被告张某向第三人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车,不久发现所购车辆是事故车。
因三方就赔偿问题协商不成,原告诉至法院。
张某提交证据不足以证明不构成故意隐瞒等消费欺诈的情形,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推定消费欺诈成立。第三人除应退还购车款外,还应承担购车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本案确定的举证规则及支持三倍赔偿,维护了平行进口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自贸区平行进口产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在购买平行进口车辆时,应当妥善保管相关的文件、单据。但在发生纠纷时,如果销售者在交易过程中未提供相关文件单据,则对争议相关内容负有举证责任。单据和材料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行进口经营者应提供的单证,如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货物报关单;二是体现车辆来源的相应买卖合同关系应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和内容上的一致性;三是买卖合同与海关备案的各项单证所指向的进口货物应相互印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经典案例
- 在职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判赔十万元2023-08-29 4848 次阅读
- 贷款机构应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实际利率2023-06-29 391 次阅读
- 低龄驾驶电动车,少年飞驰致伤残2024-12-17 4561 次阅读
- 成年子女要求父母为其设立居住权败诉2023-06-29 385 次阅读
- 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为由解除劳动合同2024-01-08 2672 次阅读
- 林某毁坏法院执行查封财产被判刑罚2023-04-17 2946 次阅读
- 委托技术开发知识产权归谁?2023-03-15 3909 次阅读
- 收到录用通知书后不办理入职手续要赔偿损失2023-07-24 4533 次阅读
-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约定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2023-09-20 5025 次阅读
- 男子发现大儿子并非亲生,起诉离婚获赔21万2023-03-14 4879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