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的仲裁时效应当如何认定?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9-18 2407 次阅读
张某于2016年7月入职某建筑公司从事施工管理工作,2019年2月离职。工作期间,张某存在加班情形,但某建筑公司未支付其加班费。
2019年12月,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建筑公司依法支付其加班费,某建筑公司以张某的请求超过仲裁时效为由抗辩。张某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决某建筑公司支付加班费46293元。
该案中,张某与某建筑公司的劳动合同于2019年2月解除,其支付加班费的请求应自劳动合同解除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张某于2019年12月提出仲裁申请,其请求并未超过仲裁时效。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执法中调取的工资表上的考勤记录,最终人民法院认定张某存在加班的事实,判决某建筑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
一、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工对自己工作的相关证据应予以收集,如劳动合同、打卡记录、工资凭条、工牌、微信工作群聊天内容、加班材料等与工作有关的证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才有证据提供。
二、劳动纠纷维权方式一般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2.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6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经典案例
- 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为由解除劳动合同2024-01-08 2672 次阅读
- 用人单位能否因客户“退单”要求劳动者退还已发放的佣金奖励?2024-07-11 2461 次阅读
- 被性骚扰进行反抗属于正当防卫!2023-08-29 4957 次阅读
- 劳动者超时加班发生工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23-09-19 3475 次阅读
- 美甲店与美甲师之间是何关系?法院这样认定!2024-11-14 4805 次阅读
- 房屋承租人王某要求获得补偿安置2023-03-13 5202 次阅读
- 行政机关致《行政合同》无效应当赔偿2024-01-18 3451 次阅读
- 劳动者正当举报却被公司开除,法院判赔近3万元!2024-07-05 3877 次阅读
- 健身房练习“空中瑜伽”致十级伤残谁的责任?2023-08-22 4638 次阅读
- 恋爱期间收男友28万,分手后该不该还?2023-08-22 3853 次阅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