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并不想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能构成欺诈吗?
来源∶
法图灵解法 2023-06-09 2884 次阅读
也能构成欺诈。
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事实,只要妨碍了对方自由地为意思表示,不论是否旨在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均可构成欺诈。
构成欺诈必须有欺诈的故意。这是认定欺诈的主观要件。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的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状态。该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的故意,使他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故意,但不包括有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的故意。因为这里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是否妨碍他人自由地为意思表示,只要妨碍了他人自由地为意思表示,不论是否旨在取得财产上的不法利益,均可构成欺诈。


还是不懂?点击免费提问
AI律师随时为您解答法律细节

- 其他法律问题
- 经营者换地点、换老板、屡次跑空预约不上等,消费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吗?2025-06-12 2089 次阅读
- 网赌卡被冻结,如果是涉案一级或者涉案二级有什么后果?2024-08-13 2633 次阅读
- 股东可以查阅公司所有的财务资料吗?2023-05-26 4602 次阅读
- 当事人双方未约定合同解除异议权的行使期间的,异议期间为多长?2023-06-09 3917 次阅读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哪几种划分情形?2023-04-07 4663 次阅读
- 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应当如何处理?2024-03-07 4951 次阅读
- 物业能够采取断水、断电等方式来催缴物业费吗?2023-01-06 4778 次阅读
- 劳动争议最终判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后,应当在多少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2023-04-19 4959 次阅读
- 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第三人提出异议后,不得强制执行到期债权的同时,是否需要撤销冻结裁定?2023-05-16 4944 次阅读
- 银行卡解冻后可以马上注销掉么?2024-08-13 3013 次阅读
客服